「THE FORBIDDEN LAKE 」
當外國人居在其他的國家,我沒有太想要參加政治遊戲。好像不管怎麼做很容易被罵,所以我並沒想說出來我這幾年觀察到的一些故事, 就順著taiwan style 的模式,享受這個國家的良好,習慣它的矛盾。 我希望可以快樂平安的生活, 做我自己的喜歡做的事就好。其實我也不太喜歡那些不斷的諷刺政府、 批評、抱怨與抗議的人,這些都是一種 ‘destruct“ 的方式,但我比較喜歡 ”construct“ 的作法。我們來建設一個健康海洋文化的教育, 給孩子、家長、老師及政府人員羨慕, 讓社會眼界開闊,對於水域安全的理解越來越成熟。真正的變化是這樣開始的,如果大家有成熟海洋文化概念, 我相信政府與政策會跟著改變。 但是變化不是突然的一件事, 台灣和台東逐漸地在開放山與海的管理模式。
我在西班牙的東海岸長大, 爸媽會常帶我去海濱路騎腳踏車,然後我們去沙灘玩水游泳。 我記得我還沒到100公分高,地中海的海浪看起來很大很刺激, 可以玩水從下午到天黑, 在岸邊的浪滾來滾去。西班牙的沙灘密密麻麻的人,因為我們的風氣喜歡曬黑黑的皮膚。週末跟朋去沙灘聊天,一定要脫上衣曬黑一點, 回去學校驕傲地展現給同學們看皮膚多了一點金色。 青少年的時候,我家人在海邊的漁村買了一棟小房子,從那時候開始日漸投入海洋的生活。 每週六日到小港口訓練帆船, 一邊組裝器材、一邊看著港口日常進進出出的人, 漁民、遊艇老闆及工作人員等。 我們下課上岸的時候,我們會去碼頭的酒吧喝一杯啤酒,大家就在那裡。 不論帆船隊的選手、教練、釣魚或休閒開船的我們都稍微認識。 不一定都是朋友,但是我們彼此尊重共處, 每個人做自己自己的海洋生活。
我從2018在活水湖設立「台東帆船學校」到現在, 我曾經看過不同單位管理活水湖與不同的管理模式。 活水湖像 從「一粒麥子基金會」到「教育處」再來「農業處林務科」的手上,想燙手山芋一樣,沒有單位要接這個場所的管理規劃。
如果你沒有來過台東,活水湖是一大塊長方形的人工湖, 1.2公里長、100米寬、3米平均深的透明乾乾淨淨的水。 離海邊沒有多遠,不過不會起浪或受到潮汐的影響。 不論大風大雨颱風或任何天候的因素,活水湖的水就是永遠平靜。活水湖是許多當地協會與學校的練習場地:輕艇、長泳、紅十字會、獨木舟、潛水以及近年帆船,也是台東人民最人氣的游泳池, 天氣熱了可以去泡水,不用擔心太平洋的浪流。活水湖就是台東最棒的教育水域場所。
現在的管理模式不用說。只能看許多媒體報導與「就是愛台東」粉絲頁的留言。 不見得是最理想的狀況,並且一定沒辦法滿足大家的需求。但是我也知道管理單位在一個為難的位置。 因為我工作的關係,幾次有機會跟管理單位討論活水湖的遊戲規則。我不贊成禁止游泳的規定,但是我也不提倡無限開放的樣子。目前管理單位實施的管理模式有好有壞, 但是不是衝動的決定, 一定他們也有自己的風險考量以及台東本地方的故事。從我自己的經驗,這幾年我在活水湖帶活動, 公務人員有幫助我想辦法執行活動(當然在遊戲規則內)而且我知道每個人在做被交代的任務。
我探討為什麼台灣都會使用這個「禁止大自然」的視角。好像最容易的管理模式是禁止和限制。 「水深危險禁止游泳」四面八方在台灣的海、河、湖都有。跟歷史有關?跟社會的習慣有關?。畢竟我們大家一樣都是人,從大自然冒出來的生命,不管我們西班牙人或台灣人,天氣熱了我們想要玩水,看到高山想要去爬。到底我們社會有多麼不一樣嗎? 為什麼台灣跟其他的國家有這麼不一樣的方式管理大自然呢?
簡單講一句話是 “我們沒有這麼多門”
抽象的門,也是具體的門、圍籬、柵欄等等。
在我國家先去爬山就去爬, 想去海邊玩久去玩。不用申請。
青少年的時候,我們要去爬山, 我們先買地圖,研究路線,背著背包走,夠多的食量,適當的裝備就可以用去爬。有幾座山跟朋友一起爬的,有一些我自己挑戰的, 有一些跟專業的學長跟著爬、跟著學習。在西班牙的百岳,曾經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和偉大的力量。曾經走失了幾次,但是都安全回家了。
青少年的時候,我們要去海上,有時候跟著教練出海練習, 有時候自己一個人去玩。 在地中海中,欣賞海洋風平浪靜的日子兼注意祂的變化。曾經遇到恐懼的風浪,但是也是安全上岸了。
有可能有人覺得是好運氣我沒有出意外,但是我自己認為我一直都有做到自我安全的評估。
應該是說, 我們「開放」 的定義等於「自由」。自由權利入山出海以及自己負責任,兩件事並行。
我們山海的使用者知道, 我們可以自由地安排我們去冒險的行程,但是我們也要負責我們自己的決定。
我覺得在台灣「開放」的定義有點不一樣。 「開放」等於「管理」。如果一個場所開放,代表已經有莫一個單位來幫你做安全評估,規定怎麼玩的安全,怎麼不要玩因為危險。 你不要擔心,可以放鬆的玩, 因為你已經被保證安全。
來看看這兩年台東縣府開放杉原海域場的例子。以前就是一個空的的沙灘、有破壞的樓梯下去、一大棟廢墟在後面。去年真股份修好了樓梯、 整理環境、增加了兩扇門、多了幾位警衛、多了幾位救生員以及公告開放的時間。從一個國外的觀點,這並不是「開放」,就是「限制」。從台灣的習慣做法,這是適當的「開放」或「管理」。結果每個週末杉原沙灘密密麻麻的遊客,變成台東海岸最熱鬧的沙灘(而且台東的沙灘不少)
這個開放管理的系統,在台灣有道理。如果每次出事故,有人要怪政府沒有做好的管理, 政府也不得不管制。政府保護你不要受傷,也政府保護自己不要被告。犧牲自己的自由為自己的安全。
但是過於保護症候群也有負面的結果。 我們都看到了被保護太好的孩子, 長大沒辦法克服生活的困境。 如寵小孩一樣,社會也需要成熟。如果每次跌倒媽媽要怪石頭, 孩子走路真的會很辛苦。 而且每次我們不做好自己的安全評估,我們不會負責我們自己的負責人,還要找政府當替罪羊,我們在造成不健康的循環。不要混淆「禁止」跟「安全」是因果。真正的「安全」是增加人民的水域危險判斷能力。龍老師所謂的自豪「海洋之子」可以自己決定今天要開心地出海玩水,也可以自己決定今日我在家比較好好,不要玩自己的命。
台灣慢慢從「禁止」到「限制」,從「限制」到「管理」 已經是很大的一步。 我很好奇改天我會看到台灣對於大自然完全開放的樣子。
像「Alex Honnold」美國的攀岩者,因大岩壁獨攀而聞名,
像「Laura Dekker」荷蘭的行者,因14歲獨航環遊世界而聞名,
像「Kilian Jornet」西班牙的登山運動元,因破許多高山峰的攀爬時間紀錄而聞名,
這些人從小開始認識這些運動,在一個允許挑戰大自然的國家長大,指導他們到國際性的運動員。
台灣其實也有夠多大自然的資源。 颱風浪、穩定的東北季強風、高山與許多岩壁、千萬溪流及瀑布。說不定這個名單的下一位是台灣島的孩子。 只要給她發展的空間。
只要看這三位運動員的書, 他們的第一句話就是來說明他們挑戰大自然的方式是危險的,並不鼓勵大家跟著一樣做,而提倡大家做自己的風險評估。 這是我希望的方向,把自由與責任還給個人。
台東這幾年的變化很大。我記得我第一個東海岸的印象是空洞的海邊, 寂寞的沙灘。現在海邊越來越多人。活水湖越來越多學校來體驗水上活動、 杉原越來越熱鬧、國際衝浪賽與SUP競賽也是把金樽港陸續活化。
我很欣賞這個變化。
我一個人在海上玩的很開心,
跟更多人一起玩的更好。
希望門越來越少,
希望海洋之子越來越多,
希望活水湖可以游泳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